当前位置: 首页>>老年组织>>老科协>>正文
东北农业大学老科协2017年工作总结
2018-03-20 11:12  

东北农大老科协在省老科协和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发表的《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意见》和中国科协、科技部、人社部三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和陈至立会长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我校老科协优势,以助力服务“三农”为主战场,在科技成果推广、科学普及、技术讲座培训,加强自身建设和老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等工作中都取得了成绩,为决胜全面小康,坚定不移闯出新路,实现龙江全面振兴发展做出新的贡献。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大力加强老科协科班子及骨干队伍建设

   1、学校党委及行政领导十分重视老科协工作。主管领导始终对老科协给予充分的关心和支持,经常了解老科协工作,及时听取工作汇报,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今年5月,为加强骨干队伍建设,首先,对常务理事会进行调整补充,原来由于因公调动和去世,常务理事严重短缺。这次本着以专家为主、兼顾专业种类,把知名度高、科研能力强、示范引领作用大、身体健康、年龄较年青的同志,充实调整到常务理事会中来,组成15人的常务理事会和30人的理事会,为老科协各项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组织他们学习、参观考察,使骨干队伍明确各自职责定位,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增强了一班人做好老科协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提高入会门槛,又吸收具有副高职称会员25人。在大家的勤奋努力下双喜临门,同时荣获省、市老科协系统先进集体荣誉。

  2、科学报告团不断发展壮大,成效显著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2015年根据我报告团人员年龄及身体状况和工作需要,对报告团成员又进行了调整充实。将刚退下来的十几位知名专家动员吸收进报告团,把身体欠佳、老年龄偏大的调到二线,调整后的东北农大老科协科学报告团成员由28位增加到32位。平均年龄由原来76岁,下降到70岁,队伍年轻化了,学科专业面更宽了,他们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生物工程、农业机械、农经管理及马列主义、思想教育理论等十几专业学科,发展成力量雄厚、年富力强的科学报告团队伍。近年来农大科学报告团在省、市、区各级老科协和当地政府的安排下,积极进行科普宣传和科技成果推广工作。他们的足迹遍布黑龙江省大部分市县,为助力全省“三农”发展与科技进步做出了一定贡献。

  二、突出实效以科技成果技术推广为先导,深入开展助力服务“三农”活动

作为一辈子从事农业教育的老专家们,由于自己的切身经历和面对当今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感召,内心里有一种高度的紧迫感、责任感,恨不得把自己一生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一股脑的都奉献给社会,就是这样一种热情,促使着他们常年奔波在生产第一线,面对“三农”需要,痴心不改、砥砺前行。

曲文章教授十几年如一日,推广“纸筒甜菜双高技术”创新研究成果。他在依安、讷河等六个县(市)推广创新研究成果。在育苗播种等关键环节亲自到各市县指导。在县电视台进行技术讲座,对全县农民进行技术培训,还亲自到农村对农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解决农民遇到的技术难题。上述六个县市的纸筒甜菜种植面积为43.5万亩,平均亩增产1.16吨,含糖率增加1.2度,二年的增产增糖总效益为4.83亿元。曲文章本人荣获了去年中国老科协奖。

大豆专家吴忠璞教授,退休后仍坚持大豆育种科学研究。组建起老、中、青相结合的专业科研团队,为培养年青的学术带头人,吴教授无私奉献、甘做人梯,使青年人脱颖而出,大豆育种成果已见成效。他们培育的大豆252、253新品种,在宾县和双城市示范试种(宾县500亩,双城700亩)连续两年在省里组织专家实收测产,平均亩产5OO斤以上。此研究成果,国家和省非常重视,它将在农业转型升级,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主角作用。去年荣获省离退休党员先进个人,今年获学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称号。

被誉为“中国番茄大王”的李景富教授是中国园艺学会番茄分会会长、省园艺学会理事长。二年来为省农委、大庆市办班讲番茄高产栽培技术课8次受益人数千人,效果非常好。在对哈市应用技术与开发的“高产番茄品种示范推广”项目中使哈市八区十县和受益企业6家,近年累计推广面积达10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2亿元。从2015年起将育成的东农712、727等番茄16个品种推广到全国15个省及本省40多,个市县,累计推广面积239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33亿元。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2项,省部级科技奖14次,国家、省级颁发的各种荣誉称号15次。发表学术论文260篇,专著8部,在国内外有很高声誉。

刘德玉教授积极推广复混肥料生产技术。是省土肥站推广的肥料产品。该复混肥曾做对比试验,增产效果明显(米玉增产35%~45%,大豆增产12%~23%,水稻增产25~35%)。经济效益为生产厂家每吨硅钾肥盈利500元,农户每公顷增收280元。

唐秉仁教授推广“水稻田里栽种富硒黑木耳”技术。在五常市二河乡兴庄村,2亩稻田里,共生产了3万袋富硒黑木耳,产干木耳1800斤,每斤增值30元左右。继续哈市香坊区成高子镇、东方红农场推广“水稻田里栽种黑木耳”技术。今年又做了用育秧棚栽培富硒黑木耳的试验,使该项技术今年在道外区的两个乡进行推广,并取得较好成果。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三、深入一线实施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专题技术讲座及培训

我们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一批老教授始终发挥专业优势,进行科普宣传、技术讲座、咨询,为农民排忧解难。2017以来我校老科协累计技术讲座及培训70余次,培训人数达20OO0人次。

环保专家都昌杰教授为推广富硒、富铬、富锌农产品常年在省内20多个市县进行科普宣传和技术讲座,共讲座37场,每次讲座受众人数达百余人,合计受众人数达4000人,今年5月,在会长王成贵带领下,前往牡丹江东宁为市产业办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全体科研人员讲课培训。都昌杰教授按照他们实际需求进行“生产富硒木耳与水稻”技术培训讲座。参加听众达130余人,最后,还无偿提供给木耳、水稻、苹果梨等水果喷洒近千亩的极品螯硒肥。受到当地热烈欢迎。10份,他成功组织、主持了哈市老科协主办“助力服务三农专题调研会议。

魏湜教授在科学研究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三江平原规模化农业循环技术集成与示范”。每年参加省市农业部门召集的农业会商会、座谈会等。担任作物学报、作物杂志、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核农学报等期刊审稿专家,每年审稿50余篇。应邀作为嘉宾参加省电视台“三农最前线”、“话龙点经”十几期,解读国家农业形势政策等,面对全省百万听众,获得较高评价。作为省科顾委农业专家和哈市专顾委成员,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种考察、咨询、论证活动20余次,参与有关课题的调研及报告撰写。为省农业推广站、哈市农委、沈阳军区后勤部、东北农业大学新教师培训班举办有关“现代农业”、“农业结构调整”、“当前中国农业形势”的讲座5次,人数近千人。

  刘元英教授今年在逊克县农业科技园区对农业技术人员和水稻种植户进行“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技术”的培训,参加培训人数130多人,并到农业科技园区现场指导。在嘉荫县朝阳乡参加县农技中心举办的对水稻种植户的田间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技术”,参加培训人数100多人。

  在双城雀巢奶牛养殖培训中心举办的“二级牧场环境管理课程”两期培训班中,为奶牛养殖户讲授“粪肥还田利用标准与技术”,两期培训班人数约为150余人。还在10月和11月两次去海南,推广倍丰集团在海南西瓜种植中的“前氮后移”施肥技术。技术培训70人。

陈伊里教授是农业部特聘的薯类专家,中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一年来在全国30个省市为马玲薯产业发展,进行学术交流、生产研讨、培训讲课、新品种试验、技术指导、成果推广等工作。受益生产单位、食品加工企业、工厂、经营销售公司达干余家,经济效益近十亿元。还策划、组织、主持每年的中国马玲薯专业委员会年会,并于去年在北京延庆召开的世界马玲薯大会上获得世界马玲薯产业杰出贡献奖。他组织了2017年中国马铃薯大会,6月17日在贵州省毕节市召开。参会同志一致认为此次会议对中国马铃薯产学研事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

王晓丹教授担当吉林稷风牧业和哈尔滨天时种猪公司两大养猪场(存栏20000头)的技术总监,除负责技术监督外,还承担了两大公司技术规程制定,技术人员培训和饲养员培训,一年来,共7次为该场技术骨干和饲养人员讲授种猪饲养技术,受众人数达1500余人。

李桂英研究员是蔬菜栽培专家,由省、市老科协组织专家到通河县、依兰市及哈尔滨市呼兰区等地开展“科普大讲堂”活动,由李桂英教授讲“最新蔬菜栽培技术”,她课讲的通俗昜懂接地气,使400余人受益。大家反响热烈、效果很好。

养禽专家王立荣、养牛专家刘绍宇、养猪专家张世勋、通过龙广乡村台进行技术讲座,认真解答养殖户生产中遇到的难题。2016年每人讲座达20余次,听众覆盖黑龙江全省和吉林省、内蒙地区部分市县,听众人数百余万。金长城教授继续宣讲“中国道路、中国梦”,党十九大精神、“十三五“发展规划,辅导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在为市教育局、市残联、省农垦及高校青年教师和辅导员全年共讲座19场次,听众人数7000人。

还有,徐风花教授在省老科协安排下到大兴安岭地区主讲“食用菌与生物饲料生产、开发,受益听众达300人次。

哈市老科协与农大老科协联合组织专家马占峰、都昌杰、代英杰,对含重金属耕地的改造项目在松北区对青山镇范家屯对春季播种和收获玉米试验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在二次取样检测从产业结构上讲,能将农村的盐碱地进行改造,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对农业作物的危害,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为生产、生活以及生态都提供了保障。

四、紧密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做好助力 三农工作

作为座落在本地的高等学府,我们这些老专家时刻都有一种振兴家乡的强烈责任感。我们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参加香坊区的科技活动,只要需要,我们都千方百计满足。先后到朝阳镇、成高子镇、幸福镇、向阳镇举办各种农业科普培训班,为养猪户送防疫书,种植户送玉米双行大垄栽培技术书,对马铃薯专业户培训、指导等活动深受农民的欢迎。朝阳镇示范基地今年春天需要重新科学规划种植,找到区刘银杰会长,她立即帮助落实东北农业大学老科协,王会长立即组织本学校的专家,到基地现场考察,帮助基地科学规划了今年的种植和品种的使用,为今年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起到了助力作用,基地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办得红红火火,得到了上级各部门的好评。

五、其他主要工作

1老科协、离退休党委与关工委合作主办的《退休生杂志,丰富了老同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证了刊物质量,内容越来越丰富。有些会员积极参加教学督导组、关工委和校史馆筹建工作,为学校发展尽心尽力,无私奉献。

2、校关工委委员全由老科协会员担任,他们为新生做,东农精神传统教育报告16场,有近6000名新生参加了报告会,今年举办2次违纪学生学习班,学员有50人。

3、组织老科协会员参观哈尔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6月8日,在老干部处和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的协助下,校老科协组织会员164人参观了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还组织全体理事到江北千鹤岛湿地参观考察。

4、11月3日,协助哈市老科协成功主办“助力服务三农技术研讨专题会议”,在会上,我校报告团中有7名教授做了形象生动的实用技术讲解和推广,受到与会者好评。

5、11月8日,组织全体会员与离退休老同志一起参加校科技处焦光纯处长作的题为《改革创新,东农科技工作情况汇报》专题报告。使会员了解国家、省市、学校科技发展情况,受到大家欢迎,现场反应热烈。

6、在庆祝“老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中,10月25日同老干部处举办“欢聚艺术月,放声歌颂党”主题文艺汇演。校领导到场,充分展示了会员们阳光、快乐、向上的精神风貌。还积极向省市老科协推荐“放声唱”活动的文艺节目。

7、努力办好“老科技工作者之家”,关心会员老有所养,今年组织会员2次到魅力花园养老公寓参观考察。已有3名老入住定居,年龄最大的95岁。

8、为了使老同志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离退休处开办了声乐班、舞蹈班、合唱队、模特队(班)、书画班,组织了门球协会、乒乓球协会、台球协会、钓鱼协会,老科协会员积极参加上述活动。使他们实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学,促进了老有所为。

六、2018年工作要点

2018年,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省老科协工作要点和学校要求,特制定我校老科协工作要点:

一、组织好老科协会员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同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安排一次学习十九大精神辅导报告;

2、安排一次现代农业专题讲座报告;

3、组织一次参观学习活动。

二、继续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央科技三会和中办(20059号、黑办(200612号及(201232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好老科协的桥梁纽带作用,服务大局,发挥老科技工作者在农业科技上的优势,为龙江农业发展再做贡献。

三、积极开展为“三农服务的科技培训和科普活动。

1. 组织老科技工作者到农村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培训及科普讲座,推广成熟的科技成果与技术。

2. 组织老科技工作者开展技术服务及技术咨询活动,为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3. 利用好与龙广乡村电台合作的有利条件,扩大为三农服务的范围,提高科技影响力。

四、进一步组织老专家建言献策。

组织我校老科技工作者着重在种植业、养殖业、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土壤改良、绿色农产品发展等领域建言献策。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为省市区政府决策提出好的良策。

五、协助学校开展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支持老科技工作者申报科研与技术推广项目。

六、加强理事会成员,科学报告团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理事会和报告团核心作用。

七、与离退休党委、校关工委合作,办好《退休生活》期刊,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丰富刊物内容。

八、积极配合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

九、继续参与教学督导工作,配合学校做好教学质量提升的有关工作。

十、办好老科技工作者之家。关心老科技工作者疾苦,协助离退休工作处办好老年大学,鼓励老科技工作者积极参加各项喜闻乐见的活动。

十一、做好职称评定工作的有关亊宜。

总之,东北农大老科协在全体会员的努力下,完成了学校和上级老科协交给的各项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今后继续在校党委和省、市老科协的领导下,努力工作,再做奉献。

                          东北农业大学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2017年1l月20日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版权所有